农村环境治理,环保产业的新蓝海该如何规划
农村环境治理,环保产业的新蓝海该如何规划
2020年11月26
近期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文件明确指出“优先发展农业农村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,乡村振兴,除了生产振兴、经济振兴,还有一个重点是生态环境振兴。
乡村振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、粮食安全等重点议题。就生态环境这个与环保相关的议题来说,农村的环境治理将包含“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、土壤改良”等重点版块。根据十四五规划的内容,在接下来的五年,农村环境治理将获得更多的政策、经济支持。
1、生态环境是全民消费品
政策向生态环境治理倾斜是必然,生态环境作为全民消费品,资金向该领域释放,类似于前些年的“基建”,如果按新旧来说,也属于“新基建”一类。该项举措将极大利于“经济双循环”格局。
2、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,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凸显
民以食为天,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保障供应,是我国高层关注的焦点。近些年来,由于城乡发展不均,大量农民涌入城市,造成土地荒废。由于粮食价格低,造成农民投入意愿不强,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,导致土壤费力不足,板结严重,农用土地的土壤品质改良显得尤为重要。
3、美丽中国同样包含中国广大农村地区,美丽乡村需要更先进的规划和技术
污水直排、垃圾随意丢弃。近年来,随着“美丽中国”理念的践行,农村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,但和“美丽中国”的距离依然存在。垃圾处理,污水处理,在中国广泛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重大的缺口。
农村的环境治理在十四五期间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。
EPC模式将有可能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主导模式。积累了新技术,新模式的企业将会在这个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。前几十年,农村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说是牺牲,是时候城市回报农村了。农村环境治理更多是政策性的,是公益性的,按照目前我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来说,农民群体为生态环境付费的可能性不大,农村环境治理需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付转移,说的直接一些,就是需要城市为农村买单。
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启动“乡绅文化”予以配合,在以乡情为纽带的广大农村,各种宗族文化盛行,农村环境治理项目,看上去是小项目,其实操作起来复杂性更强,需要族长、乡绅们的积极配合以提高项目效率,这是一次启动“乡绅文化”的契机。
技术创新,模式创新同样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“硬实力”,作为企业,在涉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时,应注重“资金来源”“乡土文化”“民风民俗”等元素。